该大张旗鼓实行积极货币政策了

Connor BTC最新价格 2022-07-16 260 0

26

星期四

2022年5月

文章来源:汇智君

清控伟仕咨询

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对于这一个问题,有经济学者在最近的某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央行法中用的是“货币币值稳定”,而货币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并不能划等号。货币币值稳定包含对内对外两个层面。货币币值的对内稳定,主要用物价稳定来衡量。货币币值的对外稳定,主要指汇率稳定。

说到对外稳定,正好这几天人民币汇率大跌,有必要说一下。我们看到去年四季度至上周一(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上在6.30至6.40的小区间内波动,与欧元、日元等其他非美货币来比较,完全称得上是稳定。

但是,从上周二开始,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上周三跌破6.40,周四跌破6.45,周五跌破6.50,而今天又跌破6.55,如此短时间内的如此持续大跌,已经远远的称不上是对外币值稳定了。

是不是将“保持货币币值稳定”放在了前面,将“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放在了后面,就可以理解为“我国货币政策首要任务是稳定物价”,次要目标才是经济增长呢?至少从法律本身的表述看,并没有用“首要任务(目标)”、“次要目标”这样的表述。在能够查询到的官方文件中也没有这样的表述。

从各国的实践看,几乎所有的央行都是在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或充分就业)之间寻找平衡,不会将稳定物价绝对的放在优先于经济增长的位置。当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侧重稳定物价;而当经济衰退时,即使物价较高,货币政策也会以促进或刺激经济恢复增长为主要目标。

当然,国际上确实有一个特例,就是二战后原西德的央行将稳定物价放在了优于经济增长的位置。对此,有赞誉,也有诟病。

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德国央行货币政策思想的、现在的欧洲中央银行,也没有固守将稳定物价作为优先目标,也是极为灵活的在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

去年8月,欧元区调和CPI涨幅超过了3%,此后涨幅持续攀升,今年3月份已经高达7.4%。欧元区的PPI涨幅更是惊人,去年3月份同比涨幅上升到4.4%,此后也是一路攀升,今年2月份已经高达31.4%。

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是31.4%!尽管已持续攀升一年时间,而且当下已是穿破天花板的CPI和PPI涨幅,欧央行并没有缩表,也没有加息,为什么?因为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难以称得上是恢复正常,而且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欧盟经济面临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就是要在物价与增长之间寻到某种平衡。

展开全文

还有,即使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通胀,都能靠国内货币政策收紧来治理好。针对通胀压力,得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和刻舟求剑,死盯物价指数,一看到物价上涨就收紧货币政策。

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一国的物价上涨,往往并非单纯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多的结果。即使不考虑国际因素,一国物价上涨,可能是供给出了问题,也可能是需求出了问题,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不同的原因,所采取的治理通胀措施也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对症下药。

更何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就不是一国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应对的。在当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的经济形势之下,通胀显然不是来自需求过热,而是来自国内外的供给冲击,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国际因素造成的,国内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较为有限。

而针对国内的供给冲击造成的物价上涨,必须增加供给才能降低物价,对此,货币政策不应该是收紧,反而应该是放松,否则,物价只能是在供给冲击下越涨越高。

因此,我想说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反而是该实行积极货币政策的时候了。

与稳定物价相对,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才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货币政策围绕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来开展,这才是货币政策存在的价值和应有之义。

经济学家凯恩斯上个世纪30年代就说,让金融以我为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一国货币政策确实不是真空的存在,要顾及其他国家尤其核心大国货币政策的取向,但是这仍然是次要的约束因素,不能放弃为自身经济服务这个根本。

再补充一点的是,针对周期性的经济问题,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发挥了更大作用。调控经济的两大政策,一是货币政策,二是财政政策。无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还是二战后国际主要经济体的实践,货币政策是比财政政策运用更多、也更灵活使用的调控政策。

当然,不能忽视和否定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角色,尤其是针对长期结构性经济问题,一般认为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但是,在宏观调控中,尤其是针对周期性经济问题、突然的外部冲击导致的经济困难,货币政策由于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更多可组合的手段,运用的频率和深度广度远超过货币政策。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三重压力,是去年12月初经济工作会议对当时中国经济形势做出的判断。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内外形势出现超预期变化对中国经济造成新的不利影响,“三重压力”有增无减。

2020年上半年疫情突然发生后,中国宏观经济因为新冠疫情影响一度受到冲击,但是,当时受到严重影响的地区主要限于武汉及周边地区,国内其他地方受到的影响是短暂的和轻微的。

如今,在上海等地疫情的影响下, 经过两年的持续严密防控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的多地大幅收紧,供应链、产业链在未得到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再次受到冲击,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能力和资产负债表受到严重削弱,企业和居民预期明显低迷。

因此,是时候考虑把实行更积极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货币政策首要任务的时候了。

编辑:小颖 审核:河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