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遇难的南京住宅火灾因它而起,每个人都该警醒!

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文 | 阿晖

“又是电动车充电!”南京雨花台区一高层住宅突发火灾,造成重大伤亡的消息,在龙年元宵佳节到来之际传来,顿时牵动了全国网友的心,为之痛心叹息。

2月24日凌晨,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有关情况。截至23日24时,“2.23”火灾事故共造成15人遇难。44人在院治疗,其中,一人重症,一人危重。

南京市市长陈之常通报了火灾事故总体情况,并代表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亲属表示深深的歉意。

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梁军在通报火灾事故处置情况时表示: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处起火引发,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南京市市长鞠躬道歉。极目新闻视频报道截图

1

根据早前极目新闻报道,着火的6号楼有30多层,逃生住户明女士是跑出来比较早的,是她老公最先听到有人喊起火了,他们开窗后发现到处都是烟,她和她老公走楼梯逃出,她在现场看到是一楼的电动车充电的地方失火,然后楼上又着了。

在网上流传的火灾原视频中,也显示了大楼架空层下方,停靠电瓶车的停车场地在燃烧。

展开全文

网上流传的南京火灾视频截图。

在火灾原因的初步分析结果传出后,网友们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议论纷纷。

有网友称,“是推上楼的电动车失火爆炸,火苗从天井掉到一楼,把一楼的电动车都点燃了,全部爆炸了”。

网友评论截图。

也有网友认为这次火灾之所以伤亡惨重,与高层建筑无关,“高层的弊端仅仅是逃生难度较大,起火原因则与是否高层无关,电动车进入楼区充电应绝对禁止”。

网友评论截图。

更多的网友评论中不乏愤怒之辞,也引来不少网友的赞同。

“那些推着电瓶车上楼的人就不能判刑吗?”“如果真的是电动车引发的,车主应该判刑”。“电动车要管一管了。” “电动车弄回家充电,真是无脑!”

网友评论截图。

网友们之所以情绪中充满愤怒,是因为电动车几乎在每年都会发生大量起火事故。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此类事故屡见不鲜:

2020年5月13日,上海市万航渡路一家炸鸡店后厨,充电中的电动车电池突然爆炸起火。

上海炸鸡店后厨电动车充电爆燃。图源:澎湃新闻

去年1月28日,北京市石佛营东里105号院一居民家中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万余元。起火原因系电池充电中故障。

2021年5月11日,四川成都成华区丛树小区一电梯内一辆电瓶车突然起火,监控视频显示:3秒内火焰就吞噬了整个电梯间,此次火情造成电梯内5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一名5个月大的女婴伤情危重,事故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成都丛树小区电梯内电瓶车突然起火。图源:网络

去年12月13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某小区发生火情,造成2人遇难。起火原因为推入室内的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发生热失控引燃周边可燃物。

从南京这个案例来看,隐患早就已经埋下。2020年8月有业主反馈,该小区2栋架空层充电位置不够,单元门里有很多电动车,还有电动车上电梯充电,有失火隐患,并希望媒体帮忙,多次和街道物业反映,物业一直说在想办法,但一直没有动静。多年之前的隐患,终于在如今引发了悲剧。

南京火灾小区的某业主曾反馈小区电动车上电梯充电有失火隐患的微博截图。

2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

另一组数据是,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5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就拥有1辆。

由此来看,随着电动自行车车主群体的扩大,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在急剧上升,隐患正在波及每一个人。

对于南京这次火灾的原因,有人认为物业的责任很大,没有对电动车进入楼道充电做好安全监管,对于业主的反馈没有做出应有的行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的确,物业的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甚至疏于管理,让电动车进入楼栋,由此导致电动车起火事故,是脱不了责任干系的。很多小区物业不作为的态度是导致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反过来我们也发现,尽管很多小区物业在反复宣传希望电瓶车不要进入电梯,小区楼下也有传统的充电桩可以收费充电停车,但现如今依然还是能够看到电瓶车上电梯,停放在楼道等问题。

也许很多小区充电收费不合理,或者楼下没有充电位,或者考虑车子在外面有被盗的风险,很多人因此做出这种危险行为。但殊不知,这是把危险隐患带到自己和家人,以及楼栋全体住户身边。

电动车楼道内充电爆燃。图源:澎湃新闻

为了消灭电动自行车充电隐患,国家早已下决心消灭“电动车进楼”。2018年5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就曾召开会议,表示决心解决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问题”。从成都兰州到北京上海,都屡次开展整顿,在小区单元门口贴满告示,并鼓励住户主动举报。在2021年成都丛树小区火灾后不到1天,全国又再次掀起了新一轮整顿运动。

不过在实际管理整顿中,物业坦言自己没有执法权,不能有效监管。有律师也证实,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电动车上楼,只规定业主不能擅自占用物业管理区内的道路、场地。各地整治也多以此为法律依据。事实上,在物业劝阻业主时,经常会招来激烈的争吵,大部分业主则打游击战。

某小区监控视频中电动车进入电梯的画面。图源:网络

目前,起火频发的电动车停放管理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依旧属于“各小区自行处置”的糊涂账,这也是为何有那么多人无视安全警告,天天推着电动车或者拎着电池上楼下楼。

在这次南京重大火灾之后,电动车进楼栋的安全隐患是不是又该引起全国的关注,由此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呢?但每一次的警醒,不能总是以血淋淋事故和生命作为代价!

3

电动车起火事故为何频发?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检中心副主任周滢认为,非法改装以及劣质电池是主要原因。

从目前来看,电动车充电起火事故频发,原因包括线路老化与电池短路、过充、电压不稳以及充电器不匹配电动车等多方面原因。

目前,国内很多电动车厂商的产品质量整体还存在很大的隐患,比如一些劣质充电器,没有过流过压超温断电保护。车主购买了劣质充电器或与原厂电池不匹配的充电器,容易引发故障。

—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个体户,私自装配电动车销售,随意挑选线路和电池,加之不合理的装配工艺,缺乏质量保障。一些车主也私自改动车内电气线路,私自更换大容量电池,容易导致电线超负荷、短路。有些车主将老旧电池继续使用,不同容量电池混合使用,也容易导致火灾。

此外,电动车围挡、坐垫、灯具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这些材料会使燃烧速度加快,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

嵊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依法对某私自改装加装电动车的经销商进行查处。图源:绍兴市公安局官网

2019年4月,电动车新国标GB 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到2021年已经进入强制推行状态。新国标显示,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超过25km/h,电机功率不超过400瓦,蓄电池电压不超过48伏,并对防火、阻燃和充电保护有要求。显然,新国标在性能上做限制,很大程度是出于安全考虑。

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规定。图源: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但对于很多开车人来说,实在不够用。”有电动自行车用户表示,他们希望更高的时速和更长的续航里程。

为了满足大众的要求,一些电动车销售门店悄悄发展出了改装业务。有门店称,可以把时速从25km/h提升到70km/h,电池电压从48伏提升到80伏,续航从三四十公里提升到近200公里,一周都不用充电。

这些改装的电池自然毫无安全可言。这些“大杀器”不仅在路上乱窜,还经常被提进楼道充电,成为危害整栋楼住户的“定时炸弹”。

有电动自行车行业业内人士表示,整个行业要把控制电池起火作为科技攻关项目来做,此外,国内相关部门对电动车的产品质量与电池充电安全要有更高的标准与监管,包括电动车参加保险以及设定年审与报废期或也应纳入考量。

南京电动车起火导致15人遇难的悲剧,再次提醒每个人,电动自行车不进梯、不入户,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规范管理小区电瓶车停放,每个小区住户与物业对此都应该有清醒的认知。

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资料来源:极目新闻、澎湃新闻、中国经济周刊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