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的协议,美国伸手和中方要,中方拿的牌,哪能轻易给美方亮

Connor 比特币中国网 2023-12-14 68 0

中美核军控谈完,美方没能如愿知道中方的核弹头数量。眼看这条路走不通了,美方便想换条路试试。

于是近些时日美方就放出风声,称中俄此前签过的导弹发射通报协议,美方也想和中方签一份。

(美总统拜登)

日前,美方高层官员透露,美国正计划向中方提出一项互相通报发射导弹的提议,以便让彼此加深互信程度。这名官员称,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两个军事强国,双方都有义务说明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同时这也有助于避免误判。

他还强调称,类似的协议美俄、中俄都互相做过,所以中美之间也应该签一份,并且美俄之间签过的类似协议,还可以成为中美两国这一机制建立的范例。对于为何想要和中方签署这一协议,美方表示主要有两点,一是符合双方利益,二就是要避免误判。

美方所说的协议,就和中俄在2009年时建立的“弹道导弹发射通报机制”类似,主要是强化两国之间的战略稳定和互信。在加入这一机制后,就要求中俄双方在各自境内进行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时,提前通知对方。并且通知的时间和内容,都比较详细。

从时间上来说,双方要设定一个最小时间限制,在发射前一定时间内通报,让对方有足够的时间验证信息并做出相应准备;而内容上,则包括发射的时间、地点、导弹类型和飞行大致路径等,足以让对方确定是预定的测试而非实战部署。

(导弹发射)

展开全文

对于中方而言,选择和美方签署这一协议,是有利也有弊的,首先有利的一面,就如美方所说避免了误判。导弹误判这件事情可不小,冷战期间美苏就曾经发生过。

当时,苏联的卫星预警系统显示,美国发射了几枚洲际弹道导弹。按照冷战期间的对抗逻辑,苏联应该是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准备进行反击。然而,军官彼得罗夫觉得,这几个信号可能是系统的误报,因为通常美国的第一轮核袭击会是大规模的。于是他根据自己的直觉,没有向高级领导汇报这一警报。

事实证明,彼得罗夫的直觉是正确的。后来确认,所谓的导弹发射报警实际上是由于苏联卫星系统,误将太阳反射的云层误解为了导弹发射的迹象。所以若不是彼得罗夫的正确判断的话,很有可能会让苏联发动一次全面的核反击,到时候后果就是灾难性的了。

这也表明在两国高度对立的情况下,误判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所以这便凸显了健全的决策系统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苏联军官彼得罗夫)

但要注意的是,中俄签这一协议的前提是,双方在政治、军事领域是存在高度互信的。而这一前提,对于当下的中美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虽然经济领域互动频繁,但是中美当下在政治、军事领域还存在不小的摩擦,美方在台海议题上的炒作和挑衅从未间断,而当下南海局势又异常紧张。

如今美方还表示,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适用于南海地区的,这就是美方想要插手南海的一种方式,暗示在南海问题上,菲方是可以借用美国军事力量来作为后盾的。这也从侧面说明,美国已经在亚太地区建立起复杂的安全网络了。

所以,这就暴露出了对中方不利的一面。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美签署互相通知导弹发射的协议,就会被美方用来强化这些同盟关系,从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网。甚至这样一来,美国及其盟友,就能够利用协议条款来限制或影响中国的军事政策和行动。

此外,虽然互相通知导弹发射本意是为了建立信任和透明度,但这也可能导致我方的某些军事能力和计划暴露给美国,增加其对中国军事行为的监控能力。并且在特定情境下,中方若要遵守通知机制,就会限制中方的反应速度和行动方案,让中方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劣势。

最重要的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美方是否能够严格遵守通知机制,和中方公正平等地执行这一协议,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美菲在南海展开巡航)

综合来看,在双方互信程度没有到达这一高度时,和美方签署导弹发射通报协议,对于中方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此外,美方应该明白的是,中方完全不排斥这一框架,作为军事大国,中方完全愿意为避免误判做出努力。但是在建立这一机制之前,美方必须先审视并调整好自身的行为,放弃对中方的打压和遏制,在对华议题上展现诚意,否则美方的一些做法,很难让人相信其是以避免误判为目的的。

总之,达成和平的途径不是靠单方面施压的,而是需要国与国之间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则上进行对话和合作的。

评论